凱里生姜的基本介紹
凱里市自清朝中晚期開始種植生姜,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素有“姜村蒜寨”和“姜蒜之鄉(xiāng)”的美譽,種植品種是辛香味濃、適應性強、自身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地方品種凱里生姜。 凱里生姜種植歷史悠久,是當?shù)厝嗣耖L期自留優(yōu)選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根莖淡黃色,芽淡紅色,節(jié)間矮縮,肉質致密,味辣,品質佳。凱里市自清朝中晚期開始種植生姜,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素有“姜村蒜寨”和“姜蒜之鄉(xiāng)”的美譽,種植品種是辛香味濃、適應性強、自身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地方品種凱里生姜。
“凱里生姜”產地位于凱里市旁海鎮(zhèn),處于清水江及重安江流域沿岸,良好的土壤地質條件為“凱里生姜”的生長供了豐富、天然的礦物質和有機營養(yǎng),這是“凱里生姜”優(yōu)良品質形成的首要條件。氣候特征恰好滿足了生姜喜溫、耐旱的生長特性,特別適宜生姜的生長。凱里市旁海鎮(zhèn)屬貴州省日照較少地區(qū)之一,年均日照時數(shù)1195h,這恰巧也滿足了生姜不耐強光的需求;適宜的生態(tài)氣候條件是“凱里生姜”優(yōu)良品質形成的必要條件。
“凱里生姜”地域保護范圍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旁海鎮(zhèn)所轄旁海村、大堡村、大豐村、朵基村、基博村、王銀村、翁省村、水珠村、舊寨村、水寨村、筆香村、青杠村、大溪村、屯寨村、白銀村、卡房村、兩河村、聯(lián)鞏村、中甲村、岔河村、猴場村共計21個行政村。東至旁海鎮(zhèn)兩河村,南至旁海鎮(zhèn)白銀村,西至旁海鎮(zhèn)舊寨村,北至旁海鎮(zhèn)大溪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7°59′46″~108°05′16″,北緯26°39′15″~26°45′46″。生產規(guī)模800公頃,年產量2.1萬噸。
營養(yǎng)價值
凱里生姜水分含量≥85%,蛋白質含量≥1.7g/100g,脂肪含量≤0.45g/100g,碳水化合物含量≤9g/100g,膳食纖維含量≥1.55g/100g,粗纖維含量≤0.95g/100g,灰分含量≤1.1g/100g,維生素C含量≥6mg/100g,鈣含量≥13mg/100g,鎂含量≥20mg/100g。
產品特點
凱里生姜肉質根莖簇生,分枝較密多呈單排列,節(jié)間矮縮,表皮有紋路,淡黃色,姜芽淡紅色。姜肉金黃色,肉質脆嫩,汁多,纖維少,辛辣芳香,味濃,口感好,品質上乘。
歷史民俗
“凱里生姜”生產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是凱里地區(qū)種植時間最長、性狀表現(xiàn)極為優(yōu)良的地方特色蔬菜品種。據清平縣志記載,清平縣(今凱里市)物產主要有姜、蒜等,是“凱里生姜”迄今為止見諸史料最久遠的印證。凱里市志記載,“凱里市種植蔬菜歷史悠久,有特色的蔬菜是生姜、大蒜、辣椒和生姜”;“凱里生姜”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便是凱里市知名地方特產,入選了全國地域特色農產品普查備案名錄,是生姜的一個珍稀品種,在省內外均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獨特的地域產品品質特性,凱里生姜主產區(qū)旁海鎮(zhèn)歷來便有“姜村蒜寨”的美譽,是凱里市生產生姜的核心地區(qū)。
凱里生姜的獲獎榮譽
2020年凱里生姜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