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豬的基本介紹
定遠豬,別名定遠黑豬,屬華北型豬種,是黃淮海黑豬(淮豬)的一個重要分支,肉脂兼用,是中國江淮分水嶺地區(qū)優(yōu)良的豬種之一,也是安徽省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廣、影響最大的地方豬種。該品種是在放牧飼養(yǎng)條件下長期選育形成具有體質健壯、耐粗飼、抗病力強、屠宰率高、肉質香、花板油多等特色的優(yōu)良豬種,繁殖力高、母性好、抗逆性和抗病性強,但生長較慢。定遠豬體型中等較狹長,體質健壯,被毛黑色,冬季密生棕色絨毛;頭輕面平嘴直長,額與頭呈流線型,額部有菱形周圍,耳大、下垂,頸細長;背腰平直尻傾斜,臀部寬廣平坦;四肢堅實,后肢常高于前肢。屠宰后,肌肉纖維細,大理石紋明顯,富有彈性,鮮豬肉肌肉色澤鮮紅、色差均勻,其脂肪呈乳白色。
定遠縣地處江淮分水嶺,海拔高程小于350米,相對高程大于100米,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無霜期長,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年平均氣溫15℃,年平均降水量96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224天,形成獨特的氣候干燥的季風氣候特點。土壤主要以黃棕壤為主,酸堿度適中,成土母巖有淺色砂巖、鈣質頁巖、石灰?guī)r等,礦藏資源豐富,表土有機質含量為3%-5%。境內(nèi)有池河、窯河兩大水系,水質清潔無污染,礦化度小于1g/L。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合小麥、玉米、山芋、豆類等農(nóng)作物生長,適合定遠豬的生長和繁衍生息,非常有利于定遠豬丘陵地帶的半舍半牧養(yǎng)殖。
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所轄定城鎮(zhèn)、爐橋鎮(zhèn)、張橋鎮(zhèn)、池河鎮(zhèn)、蔣集鎮(zhèn)、朱灣鎮(zhèn)、七里塘鄉(xiāng)、能仁鄉(xiāng)、二龍鄉(xiāng)、連江鎮(zhèn)、倉鎮(zhèn)、界牌集鎮(zhèn)、拂曉鄉(xiāng)、西卅店鎮(zhèn)、范崗鄉(xiāng)、嚴橋鄉(xiāng)、永康鎮(zhèn)、桑澗鎮(zhèn)、三和集鎮(zhèn)、藕塘鎮(zhèn)、大橋鎮(zhèn)、吳圩鎮(zhèn)共計22個鄉(xiāng)鎮(zhèn)225個行政村(居委會)。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7°12′08″~118°05′34″,北緯32°12′42″~32°41′33″。地域保護面積:29.98萬公頃,年產(chǎn)量3500噸。
產(chǎn)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征:體型中等較狹長,體質健壯,被毛黑色,冬季密生棕色絨毛;頭輕面平嘴直長,額與頭呈流線型,額部有菱形周圍,耳大、下垂,頸細長;背腰平直尻傾斜,臀部寬廣平坦;四肢堅實,后肢常高于前肢。屠宰后,肌肉纖維細,大理石紋明顯,富有彈性,鮮豬肉肌肉色澤鮮紅、色差均勻,其脂肪呈乳白色。內(nèi)在品質:蛋白質含量17.0~24.0g/100g,肌內(nèi)脂肪≥3.5g/100g,脂肪酸含量≥7.0g/100g,維生素B1、B2≥0.2mg/100g。安全要求:定遠豬養(yǎng)殖、銷售過程中,嚴格按照《定遠豬種豬飼養(yǎng)技術規(guī)程》(DB341128)、《無公害食品生豬飼養(yǎng)技術管理準則》(NY/T5032)、《無公害畜禽飼養(yǎng)獸藥使用準則》(NY/T5032)。
歷史民俗
淮河兩岸的淮豬(包括安徽的定遠豬、皖北豬,江蘇省的淮北豬、山豬、灶豬,河南的淮南豬等)是中國古老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對蚌埠雙墩遺址和定遠縣侯家寨遺址定遠豬先祖骨骼的研究表明,當?shù)叵让裨缭?000年前就開始馴養(yǎng)和培育家豬,并以豬為主要肉食來源;春秋戰(zhàn)國時期淮北平原農(nóng)業(yè)已相當發(fā)達,人們?yōu)槭橙夂娃r(nóng)田施肥需要普遍養(yǎng)豬,逐漸培育形成體型外貌和生產(chǎn)性能趨于一致的淮豬品種。公元3-6世紀魏晉南北朝時期和12世紀南宋時期,淮北平原經(jīng)濟遭受兩次戰(zhàn)爭破壞,并受到水災,淮豬為當?shù)孛癖娚钐峁┝酥匾膭游锏鞍?。在江淮分水嶺地區(qū),定遠豬的形成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