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湘黃雞的基本介紹
衡陽湘黃雞,湖南省衡陽市特產(chǎn)。
“啄蟲飲露跑滿山,夜宿枝頭唱曉天”。被譽為湖南省第一雞的“衡陽湘黃雞”,其外觀以黃毛、黃嘴、黃腳為主要標志,肉質軟滑多汁,營養(yǎng)滋補,藥用價值極高。被國家外貿(mào)部評為“名貴項雞”,認證為國家地理標志農(nóng)產(chǎn)品。
產(chǎn)地位于湘江中游,湖南省中南部,南岳衡山之南,四周山丘圍繞,中部崗丘交錯,山丘、崗地占總面積的75%,森林覆蓋率達48%,環(huán)境良好,食餌資源豐富,是形成湘黃雞優(yōu)良外觀和獨特口感的生態(tài)條件;產(chǎn)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四季分明,年均氣溫約18℃,年均降水量為1005.1-1836.2 mm,年均相對濕度80%,年均日照時數(shù)1484.7-1723.1小時,是湘黃雞早熟、骨細皮薄、肉質細嫩等品種特質形成的氣候條件;產(chǎn)地水源充足,水質優(yōu)良,土壤以紫色頁巖為主,富含鐵、硒等礦物質養(yǎng)分,是湘黃雞形成獨特內(nèi)在品質的水土條件。
營養(yǎng)價值
湘黃雞的藥用價值較高,能補虛損,健脾胃,強筋骨,調(diào)經(jīng)血,止白帶,是婦科要藥。久病體虛者和產(chǎn)婦燉食湘黃雞,尤有滋補、強身健體、促進體力恢復的功效。湘黃雞還是一些民間驗方的主藥,頗為靈驗。比如:用母雞加天麻清蒸服食,可治頭暈?。荒鸽u加沙參清蒸食用,治肺結核有一定的療效。
產(chǎn)品特點
衡陽湘黃雞體型細小,前胸較圓,背腰平直,呈橢圓形,具有毛黃、嘴黃、腳黃的典型特征;單冠直立,冠齒5-7個,冠、肉髯、耳葉呈紅色,虹彩橘黃色,脛細爪小。公雞被羽呈金黃色,主翼羽和主尾羽呈黑色;母雞被羽呈黃色。雞肉的肉質特性:骨細皮薄,肉質細嫩,湯汁淡黃,口感鮮甜,味道清香。
制作方法
紅煨八寶雞。
三黃母雞 1 只(1750 克) 、凈冬筍(50 克)、白蓮(50 克)、豬肥膘肉(100 克)、苡米(25 克)、熟火腿(50 克)、大蔥(500 克)、金鉤(25 克)、紹酒(50 克)、水發(fā)冬菇(50 克)、醬油(50 克)、白糖(15 克)、濕淀粉(25 克)、味精(1.5 克)、甜酒汁(25 克)、胡椒粉(1 克)、芝麻抽(15 克)、精鹽(5 克)、熟豬油(1000 克)(約耗 100 克)、蔥(15 克) 、姜(15 克)。
(烹制方法)
1.將凈雞去毛、尾臊,凈骨,雞皮要保持完整不破。冬菇去蒂洗凈,金鉤泡發(fā),肥膘肉、冬筍、火腿均切成丁,苡米洗一遍,大蔥剖開,切成 7 厘米長的段,蔥姜拍破。
2.炒鍋置旺火,放入豬鈾 50 克,燒至六成熱,下入肥膘肉、冬筍、金鉤、火腿、冬菇,煸炒出香味,烹入紹酒,加入醬油 20 克、精鹽 3 克略炒,再加入白蓮、苡米、味精、胡椒粉,攪勻成餡,灌入雞腹內(nèi),在開口處用針線縫好擦干水,抹上甜酒汁。
3.炒鍋內(nèi)放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雞炸呈紅色撈出。在砂鍋內(nèi)墊上竹算子,放入炸好的雞、醬油 30 克、紹酒、白糖、蔥、姜和清水(水淹沒雞為度),用盤蓋上,在火上燒開,撇去泡沫,移至小火上煨 2 小時左右,至皮酥肉爛。
4.炒鍋置旺火,放入熟豬油 50 克燒熱,下入大蔥、精鹽 2 克炒幾下,盛入盤內(nèi),然后取出煨好的雞盛入深盤,兩邊拼以大蔥。將炒鍋置旺火上,倒入煨好的原汁燒開,用濕淀粉調(diào)稀勾芡,撒上胡椒粉,淋入芝麻油,澆蓋在雞上即成。
衡陽湘黃雞的獲獎榮譽
衡陽湘黃雞為農(nóng)產(chǎn)品地理標志產(chǎn)品。
1979年被國家外貿(mào)部評為“名貴項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