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李廣杏的基本介紹
敦煌李廣杏,甘肅省敦煌市特產(chǎn),中國國家地理標(biāo)志產(chǎn)品。李光杏色澤黃亮如金,光潔無茸毛,果肉致密金黃,味甜汁多,粘核仁甜,富濃香,可食率90%以上,品質(zhì)極佳,汁甜似蜜而享有盛名,乃果中珍品,瓜果之王。皮薄、果肉厚達8毫米,味美氣香,汁蜜沾唇,果實圓形,縫合線淺,不明顯,平均單果重38.4克,最大45克,較耐貯運,既可鮮食,又可制干或加工成杏脯等。
敦煌市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平均海拔1139米。市境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塔克拉瑪干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敦煌市屬典型的暖溫帶干旱性氣候,氣候干燥,降雨量少,蒸發(fā)量大,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四季分明,春季溫暖多風(fēng),夏季酷暑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全年日照時數(shù)為3246.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發(fā)量2505毫米,年平均氣溫9.9℃,最高氣溫41.7℃,最低氣溫-30.5℃。年平均無霜期152天。
地域范圍
敦煌李廣杏產(chǎn)地范圍為甘肅省敦煌市行政區(qū)域內(nèi)7個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
營養(yǎng)價值
李廣杏大如李子,外皮淡黃,光澤鮮亮,皮薄肉厚,纖維較少,汁多味美,香氣濃郁。李廣杏含有酸、糖、鈣、磷、鐵、維生素等物質(zhì),營養(yǎng)豐富。
產(chǎn)品特點
李光杏色澤黃亮如金,光潔無茸毛,果肉致密金黃,味甜汁多,粘核仁甜,富濃香,可食率90%以上,品質(zhì)極佳,汁甜似蜜而享有盛名,乃果中珍品,瓜果之王。皮薄、果肉厚達8毫米,味美氣香,汁蜜沾唇,果實圓形,縫合線淺,不明顯,平均單果重38.4克,最大45克,較耐貯運,既可鮮食,又可制干或加工成杏脯等。果肉除鮮食外,可制成罐頭、杏干、杏脯、杏醬、杏酒等。杏仁還是制糕點、冷食、糖果的重要原料。李廣杏粘核,甜仁,鮮果縫合線淺,果行指數(shù)95%以上,含有酸、糖、鈣、磷、鐵、維生素等物質(zhì),營養(yǎng)豐富,含糖量18%以上。
歷史民俗
關(guān)于李廣杏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西漢年間,飛將軍李廣率部西征,夏日炎炎,將士焦渴難忍。突然空中襲來一陣奇香,只見兩匹彩綢自流云中飄下。李將軍策馬追趕,拔出神箭射出,其中一匹彩綢應(yīng)聲落地,變成一片果實累累的杏林。眾人爭食,苦似黃蓮。李廣憤然砍平杏林,次日清晨,卻見杏林又枝繁葉茂,鮮嫩欲滴的黃杏令人饞涎欲滴。李廣忍不住摘下一個咬了一口,頓時香人肺腑,將士們紛紛摘杏食之,頓覺精神倍增。
原來,那兩匹彩綢本是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奉王母之命來救李廣的,她們只顧嬉戲,惹怒李廣而射落了苦杏仙子,深夜甜杏仙子找到了苦杏仙子,施展仙法,在苦杏樹樁上接上甜杏樹枝,最后結(jié)出了清香甘甜的黃杏。當(dāng)年曾為李廣解危救困的甜杏,隨著李廣大軍傳人敦煌,所以敦煌人把它叫作李廣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