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茶馓的基本介紹
淮安茶馓是淮安土特產之一,是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線一樣的細面絲繞成四寸多長、一寸多寬的套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連,呈梳狀、菊花形等網(wǎng)狀圖案,放入麻油鍋中泡炸而成,質地酥脆,味道香美。相傳淮安茶馓于清朝晚期就生產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清代咸豐五年(1885年),鎮(zhèn)淮樓旁的茶馓名師岳文廣,改進了茶馓制法,生產出文明中外的鼓樓茶馓,亦稱岳家茶馓。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參加江蘇省物品展覽會,獲得獎勵。
營養(yǎng)價值
撤性甘味咸,濕、無毒。有“利大小便、潤腸、溫中益氣”之功用。又說:用延胡索、苦棣子等研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以捻頭(茶馓)湯食前用下,可治小兒小便不通。多少年來,江淮流域婦女懷孕生子有必吃茶撒的風俗。據(jù)考,孕婦產前吃茶馓有舒筋活血、松骨、催生的妙用;產后吃茶馓,可強身助健康。
產品特點
茶馓具有味香濃郁、生津開胃、細如麻線、松脆易散、透酥爽口的特點。茶馓的花色品種繁多,可制成梳子形、菊花形、扇子形、荷花形、寶塔形等造型。因茶馓含油量較大,故不宜久存,最好現(xiàn)制現(xiàn)吃。
歷史民俗
淮安茶馓制作始于戰(zhàn)國時期,出名則始于清代咸豐年間。那時淮安城內有個姓岳的人家專做茶馓,曾被列為貢品。岳家茶馓造型美觀奇特,配料合理。做出的馓子細如線,黃如金,環(huán)環(huán)人扣、絲絲相連。吃到嘴里,香、脆、酥、甜還略有些咸味,人們爭相購買,皆以能購得岳家茶馓為幸事。曾獲得清宣統(tǒng)二年南洋勸業(yè)會銅質獎和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質獎。 1983 年獲省名特優(yōu)產品證書?;窗膊桠滩捎蒙系染酌婕又ヂ?、細鹽或糖配制,淮安茶馓不僅是方便食品,而且是對某些疾病有特殊療效的滋補食品。據(jù)(本草綱目)說:撤性甘味咸,濕、無毒。有“利大小便、潤腸、溫中益氣”之功用。又說:用延胡索、苦棣子等研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以捻頭(茶馓)湯食前用下,可治小兒小便不通。據(jù)傳,慈禧太后曾患乳瘤,無良方可治,御醫(yī)灘安人韓達哉開一偏方,“淮安麻油茶馓四支,荔枝核二枚研末,黃酒二兩,共浸煎;大被蒙頭?!贝褥B服三貼后,乳瘤競不翼而飛,慈禧大悅。從此,淮安茶馓在京城博得美名,并成了清室貢品。多少年來,江淮流域婦女懷孕生子有必吃茶撒的風俗。
據(jù)考,孕婦產前吃茶馓有舒筋活血、松骨、催生的妙用;產后吃茶馓,可強身助健康。因此,江淮之間,誰家生孩子,親友都購買茶馓送給產婦,民間至今流傳一句歇后語:“坐月子不吃馓子——虧了。”現(xiàn)在的淮安茶馓以鼓樓食品廠出產最為有名,其制不僅得岳家后人的真?zhèn)鳎矣矛F(xiàn)代工藝技術不斷加以改進。造型有梳狀、菊花狀、寶塔狀等等,以梳狀(長 4 寸、寬 1 寸)最為普及。人們常愛攜帶淮安茶馓饋贈親友。來淮的游人也不忘帶幾盒裝潢美觀、香脆可口的茶馓作為旅行的珍貴紀念。1965 年,淮安縣的一位領導同志到北京開會,特意帶了一簍茶馓送給周恩來總理??偫硎障铝思亦l(xiāng)人民的深情厚意,但執(zhí)意讓縣委的同志把禮物帶回去。這件事顯示了總理清正廉潔的作風,同時給淮安茶馓增添了一段佳話。
淮安茶馓的制作方法
原料:上等面粉2500克 芝麻油5000克 精鹽(或白糖)適量
1.面粉放入面缸內,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加入清水(每500克面粉,春秋季用溫水450克,冬季用溫水500克,夏季用涼水350克)和精鹽(或白糖),拌勻揉成團,并反復揣揉3次,接著用濕布蓋好餳約30分鐘,再將餳好的面團搓成粗條,盤入一個抹有芝麻油的缸內,每盤一層,淋上一些芝麻油,餳約1小時后,取出面條,搓成毛筆桿粗細的條,依法再盤入缸內。
2.炒鍋上火,放入芝麻油燒至八成熱,將缸內的面條繞在左手上(約十圈),接著用右手繃開約25厘米長,再插入兩根長竹筷,然后雙手各執(zhí)1根竹筷,將面條繃至約30厘米長時,下入油鍋,手拿著在油鍋中擺動幾下后,迅速將兩根筷子交錯著疊在一起,使面條錯疊成扇形,最后抽出筷子,炸至色呈金黃,撈出瀝油即成。
獲獎榮譽
1930年又參加國際巴拿馬比賽會,獲得銀質獎章。在北京食品會上獲得優(yōu)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