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茶的基本介紹
頂谷大方又名竹鋪大方、拷方、竹葉大方。它對消肥減胖有特效,故被譽為茶葉中的“減肥之王”。大方茶產于黃山市歙縣的竹鋪、金川、三陽等鄉(xiāng)村,尤以竹鋪鄉(xiāng)的老竹嶺、大方山和金川鄉(xiāng)的福泉山所產的品質最優(yōu),被譽稱頂谷大方。"相傳,早在宋、元年間,老竹嶺山上有座古廟,住著一個叫大方的和尚。他為了招待燒香拜佛的客人,自種自制茶葉供來人飲用,大方茶就以此而得名。"大方創(chuàng)制于明代,清代被列為“貢茶”。由于大方茶 的茶園,一般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山勢險峻,峰巒攢簇,竹木遍植,云霧縈繞,雨量充沛,形成了一個小氣候。同時,土質優(yōu)良,表層烏沙,中層紅黃壤,呈酸性,非常適宜茶樹的生長。
營養(yǎng)價值
降低游離脂肪酸和中性脂肪,對消減肥胖有特效。
產品特點
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勻齊,挺秀光滑,翠綠微黃,色澤稍暗,滿披金毫,隱伏不露;湯色清澈微黃,香氣高長,有板栗香,滋味醇厚爽口,葉底嫩勻,芽葉肥壯。普通大方色澤深綠褐潤似鑄鐵,形如竹葉,故稱"鐵色大方",又叫"竹葉大方"。
歷史民俗
大方創(chuàng)制于明代,清代已入貢茶之列。據(jù)《歙縣志》記載:“明隆慶(公元1569~1572)年間,僧大方住休寧松蘿山,制茶精妙,群邑師其法。然其時僅西北諸山及城大涵山產茶。降至清季,銷輸國外,逐種植,有毛峰、大方、烘青等目?!贝蠓讲柘鄠鳛楸惹鸫蠓绞紕?chuàng)于歙縣老竹嶺,故稱為“老竹大方”。距今已400余年。頂谷大方形質與浙江龍井茶相似,以扁平為其主要特色,從幾年的市場反映來看,頂谷大方較之龍井茶味更加醇厚,而且在茶味之余還帶有一絲甜意。頂谷大方曾在1986年入選國家外交部禮茶,質量已經得到肯定。安徽農業(yè)大學茶葉專家:詹羅九教授就曾言:大方茶為中國扁形茶鼻祖,公元911年(即五代十國時期就已是貢品)距今有千年的歷史,大方茶外觀扁平挺秀,身披金毫,芽藏而不露,湯色清澈肯亮微黃,富有板粟香,且香高氣長,葉底肥厚嫩均,滋味醇厚爽口。2005年安徽農業(yè)大學楊維時教授親品了大方茶,連連贊口不絕,2006年安徽電視臺親自來我產區(qū)進行了采訪報道,我親自參與節(jié)目的制作,并于2006年4月24日在安徽電視臺超級新聞場欄目進行報道,讓安徽人了解了大方茶,也讓國人了解了大方茶,同時2006年5月20日在北京馬連道進行了黃山人首次進京宣傳的報道,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大方茶的制作方法
大方茶的炒制分:殺青、揉捻、做坯、拷扁、煇鍋五道工序。殺青:殺青與制手工炒青基本相同,每鍋投葉量1公斤左右,殺青程度要求稍嫩。揉捻:多用手揉,現(xiàn)今也有用小型機揉的,揉捻時間較短,壓力宜輕,初步形成勻直的條形即可。做坯:鍋炒做坯用桶鍋,鍋120~140℃,每鍋投葉1.5~2公斤。下鍋后雙手勤翻快抖,促使水分散失。炒到葉不粘手時,在鍋壁上涂抹少量菜油或豆油,使鍋壁光滑,開始拷拍。用雙手沿鍋壁拷拍茶葉,結合整直茶條,使外形逐漸扁平緊直。當水分散失到可基本定型時,起鍋攤放。待葉質回軟后,開始拷扁整形??奖猓哄仠?0~100℃,每鍋投葉約1公斤。先在鍋壁上涂油,葉子下鍋后,伸直手掌帶動茶坯在鍋壁上下扳拷搭炒,并用手掌在鍋壁上拍打茶坯,結合理順茶條。當茶坯緊直平扁定型(似韭菜邊),即可出鍋。攤放后煇鍋。煇鍋:煇鍋溫度60~70℃,方法與拷扁基本相同,但動作宜輕,手掌隨茶拷蕩,促進表面光滑,防止斷碎。當茶葉含水量減少到5%左右時,出鍋冷卻,裝罐密封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