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天麻的基本介紹
天麻(學名: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獨搖芝、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木浦、明天麻、定風草、白龍皮等,是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肥厚,無綠葉,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常以塊莖或種子繁殖。其根莖入藥用以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等癥,是名貴中藥。平武天麻經(jīng)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連續(xù)檢測測定,其天麻素含量均大于國家藥典0.2%的一倍以上,最高達0.85%,超過其它產(chǎn)地天麻天麻素有效成分含量數(shù)倍,高品質產(chǎn)品致使平武天麻價格高出其他產(chǎn)地天麻20%左右。天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赤箭、離母、鬼督郵、神草、獨搖芝、赤箭脂、定風草、合離草、獨搖、自動草、水洋芋。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 (以冬麻為好),是著名的中藥材。
營養(yǎng)價值
其干燥塊莖亦稱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癥。
天麻-中藥材天麻潤而不燥,主入肝經(jīng),長于平肝息風,凡肝風內(nèi)動、頭目眩暈之癥,不論虛實,均為要藥。
1.平肝息風。天麻質潤多液,能養(yǎng)血息風,可**血虛肝風內(nèi)動的頭痛、眩暈,亦可用于小兒驚風、癲癇、破傷風。
2.祛風止痛。用于風痰引起的眩暈、偏正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
天麻適合用于內(nèi)風所致的頭暈。內(nèi)風引起頭痛的三種類型:一、肝陽上亢型,表現(xiàn)癥狀:頭痛頭暈同時出現(xiàn);二、痰濁中阻,表現(xiàn)癥狀:經(jīng)常感覺頭偏沉;三、腎虛病人,表現(xiàn)癥狀:頭痛頭暈同時伴有記憶力減退的癥狀。天麻對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暈不合適。
天麻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驚厥作用;能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輕度收縮腦血管,增加冠狀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壓,減慢心率,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
產(chǎn)品特點
天麻-中藥材天麻塊莖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厘米,寬1.5~6厘米,厚0.5~2厘米。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略透明,多不規(guī)則縱皺紋,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成的多輪橫環(huán)紋,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具點狀痕點或膜質鱗葉有時可見棕黑色菌索。頂端有殘留莖基(春麻),或為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哥嘴狀頂芽(冬麻),末端有自母體麻脫落后的圓臍形疤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角質樣,黃白色或淡棕色。氣微,性平,味甘,微辛。以質地堅實,體重,有鸚哥嘴,無空心者為佳。
歷史民俗
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就有關于天麻的記載,稱“赤箭”,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世人惑于天麻之說,遂止用之治風,良可惜哉“。李時珍《本草綱目》專對此進行闡述,稱“天麻”之名,為”后人稱為天麻“。
平武天麻的鑒別真假
野生天麻的大小不等,形體稍短,呈長橢圓形或條形,天麻又有“春麻”與“冬麻”之別,按照植物的生長習性來說,春天天麻出梢,天麻將塊莖的養(yǎng)分輸送到苗子上,而冬天倒苗后,植物的養(yǎng)分全部輸送給了天麻的塊莖,從這一常識很容易知道到底冬麻好還是春麻好了
品嘗吃法
天麻煮雞蛋
原料:天麻片30克,雞蛋3個,水1000克。
加工方法:先將天麻片放鍋內(nèi)加水煮30分鐘后,打入雞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特點:清湯爽口,食用方便。具有**頭痛、目眩的功效。
天麻蒸雞蛋
原料:天麻粉6克,雞蛋1個。
加工及食用方法:將雞蛋一頭開一小孔,灌入天麻粉,用浸濕的白紙沾貼住雞蛋上的小孔,孔向上放入蒸籠內(nèi)蒸熟,去殼食用雞蛋和天麻粉,早晚各食服1次,10天為1療程。停服2天再服,連服3個療程。
天麻牛肉火鍋
原料:天麻片、土豆片、玉蘭片各150克,牛肚250克,牛肉500克,白荷花、黃豆芽(開始扭嘴時)、油菜、豬板油各100克,生姜片25克,蔥白段15克,胡椒粉5克,味精8克,精鹽10克,牛骨頭湯。
加工方法:將天麻片、玉蘭片用溫水泡發(fā)好;牛肉去筋膜,洗凈切成大薄片;牛肚、土豆洗凈切成片;白荷花洗凈,撕成碎塊;黃豆芽、小油菜洗凈,瀝去浮水。以上原料分別裝盤備用。將火鍋放在火上,鍋內(nèi)加入牛骨頭湯、生姜片、蔥白段、胡椒粉、精鹽燒開后,加入天麻片、豬板油,燒開后打去浮沫,再加入其它原料,開鍋后加入味精即可食用(也可燙食)。
特點:湯濃鮮香,味美可口,具有養(yǎng)肝益腦、健胃消食等功效。
功效分析:牛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經(jīng),具有補脾健胃、益氣血、強筋骨等功效。牛肉與天麻合用,可平肝息風、健胃消食、強筋壯骨。具有**高血壓、頭痛眩暈、視物不清、消化不良等癥。
注意事項:牙痛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