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疙瘩的基本介紹
奶疙瘩是維吾爾、蒙古、哈薩克、柯爾克孜等少數(shù)民族喜歡吃的一種食品。被稱作“庫魯特”(干兒的意思),是奶子的結(jié)晶體。
奶疙瘩有兩種,一種是甜奶疙瘩,一種是酸奶疙瘩,可帶油可不帶油。做法大都是靠手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做法。牧民做奶疙瘩時,先將牛或羊奶發(fā)酵,把發(fā)酵后的酸奶倒入鍋里熬,然后裝入布袋里吊起來,使其水分滴盡,用手捏成小塊,放到鋪有芨芨草編制的席子上晾干即成。
奶疙瘩就是奶酪,在新疆一般把軟的奶酪叫乳餅,干透的叫奶疙瘩,在內(nèi)蒙古又被叫做奶豆腐。
營養(yǎng)價值
1、奶制品是食物補鈣的最佳選擇,奶疙瘩正是含鈣最多的奶制品,而且這些鈣很容易吸收。
2、奶疙瘩能增進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促進代謝,增強活力,保護眼睛健康并保護肌膚健美。
3、奶疙瘩中的乳酸菌及其代謝產(chǎn)物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利于維持人體腸道內(nèi)正常菌群的穩(wěn)定和平衡,防治便泌和腹瀉。
4、奶疙瘩中的脂肪和熱能都比較多,但是其膽固醇含量卻比較低,對心血管健康也有有利的一面。
產(chǎn)品特點
奶疙瘩分干濕兩大類,傳統(tǒng)奶疙瘩是咸酸的,干奶疙瘩一般是這種口味,濕奶疙瘩有兩種口味,除了咸酸,新增加了甜酸味的。濕奶疙瘩的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晾干了吃,就成干奶疙瘩。
歷史民俗
在牧區(qū)男女老少都喜歡吃奶疙瘩,除了自己食用外,還用來作食品招待客人。第一次到牧區(qū)的客人,牧民還常把奶疙瘩作為饋贈的禮品送給客人。到了冬季,酸奶疙瘩還是面條中不可缺少的調(diào)味品。
奶疙瘩的制作方法
酸奶疙瘩(也可以稱其為奶豆腐),其制法是將提取出奶油的酸奶子放入鍋里熬煮,使水分蒸發(fā),奶液逐漸凝固,然后將其裝入各種形狀的奶模子中固定成型,陰晾風(fēng)干即可。也有的是將酸奶加熱后冷卻,然后裝入粗布口袋中過濾擠壓,濃縮后再壓制成各種塊狀的奶疙瘩。曬干的奶疙瘩可以存放很長時間,日常可以和一起奶茶食用,外出放牧或遠行又可以充當(dāng)干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