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菊花茶的基本介紹
修水菊花茶是江西省修水縣的特色小吃。其主要特點是以修水本地腌制的鹽菊花為主料,配以茶葉、芝麻、黃豆、蘿卜、柑桔皮、生姜、川芎、花生等佐料,沖泡成色、香、味俱佳的“什錦茶”飲品。此茶在修水家家必備,為待人接客之佳品。
產(chǎn)品特點
修水菊花茶可提神醒腦,清心明目,去郁下氣,助陰潤肺,溫中補氣,化痰止咳,澄血祛風(fēng),去濕防寒,清熱解毒,具有補充鹽分,消除疲乏,解渴充饑等功效。修水菊花茶所用茶料均出自本土,有的直接取自野生,如菊花、川芎、黃連芽等,備料方便,加工簡單,經(jīng)濟實惠。
歷史民俗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古以來修水人喜歡茶,家家戶戶種茶,制茶,天天飲茶。遇客先敬一碗茶,俗云“客至主人歡”,“坐下當(dāng),戲下當(dāng),吃碗茶當(dāng)”。修水人把飲茶與吃飯看的同等重要,他們也有著一套別處所沒有的獨特茶俗。
修水人以茶待客極講禮儀、賓客光臨,男主人陪坐,女主人奉茶,泡茶不宜太滿,俗云:“茶泡淺,酒斟滿”,又云“姨婆(不懂禮者)泡茶滿盅盅,大姑(懂禮者)泡茶大半盅”。 接待貴客,茶料須下得豐富,所泡之茶要做到“麻子蓋面,菊花跑邊,上不見水,下不見底,一吹三個浪,一刷三條巷”。向客人敬茶,側(cè)身上前,同時道聲“請吃茶”,上完茶后,側(cè)身而退。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規(guī)矩,接茶要用雙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暫時不吃,不能隨意放地上應(yīng)放在桌子或茶幾上,茶吃完,應(yīng)自行將茶碗送回茶盤,告辭時應(yīng)講“多謝茶”。
千百年來,茶俗廣涉百姓的生老病死,迎親嫁女諸方面。修水人每遇紅白喜事,主人都設(shè)一茶房,請幾位婦女專門準(zhǔn)備茶水,不時給親朋好友敬茶此活稱“司茶”。舊時,民間青年男女有以“送茶”相親的習(xí)俗。相親是婚姻第一道程序,俗稱“看大姑”。相親之日,男方4—10人至女方家,女方奉上一盤待客茶。此時,男女雙方見面,男方不同意,可以告辭,女方不中意,則不傳第二次定情茶雙方中意,女方在傳定情茶時,男方放禮金 于茶盤內(nèi),稱“壓茶盤”,女方則設(shè)午宴招待男方來賓,婚事便算初定。
制作方法
制菊花茶頗有幾分講究,佐料也極考究。八九月間摘的新菊,去其花蒂,洗盡曬干,用鹽腌制;將生姜、蘿配料卜、橘皮細垛成丁,也用鹽腌制,生姜、蘿卜還須曬干,以便貯存。同樣拌以炒得噴香的黃豆、花生、芝麻、米粒,還有花椒。一杯茶端上來,上不見水,下不見底。若用玻璃杯沖泡之,層次更見分明,芝麻、黃豆、花生、炒米、花椒懸浮在上,生姜、蘿卜、茶葉、橘皮靜沉水底,其中菊瓣如云,或升或沉,移趣自然。茶香裊裊,芽尖剔透,白菊晶瑩,觀之賞心悅目,啜之齒頰留香,令人心曠神怡,飄然若仙。這就是地地道道的菊花茶,因其佐料共有十樣,故又稱“什錦茶”。鄭板橋曾有聯(lián)曰:“白菜青鹽精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足見此茶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