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手工面的基本介紹
古藺手工面,是以手工揉制,再經機械成型而成。
古藺手工面分為水面和干面兩種,以干面為居多,而真正能夠長時間儲藏,長距離運輸的也只有古藺干面。
古藺手工面,尤其是干面享譽整個四川乃至整個川南。
營養(yǎng)價值
1、面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
2、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yǎng)素,對于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tǒng),頭發(fā)、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fā)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產品特點
耐煮、不渾水、有勁道。
歷史民俗
同是一樣的面粉,同是一樣的制作者,在瀘州做的干面和古藺做的干面口味差之千里。
就其原因在于古藺非常干燥,俗稱是“打不濕的古藺”??諝赓|量非常好,面做出來不久就已晾干。加之手工揉制時,多有不可外傳的經驗,所以更是加進了神秘元素。
現(xiàn)在古藺手工面正在面臨著全機械化的危機——因為機械化確實能解放人工,生產效率有所提高,可這也大大降低了古藺手工面的質量。
可以說,現(xiàn)在古藺城內做手工面的不多了,僅有四、五家。
古藺手工面的制作方法
手工面的工藝比較復雜。水磨作坊把小麥加工成面粉后,賣給面條加工業(yè)的小作坊。面粉、食鹽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好后,揉成柔軟的面團,在案板上滾成長條,再用刀切成細一點的面條,一條一條地搓結起來,在案板上搓成一條長長的面條,再在面條上刷上菜油滾勻,撒上干面粉再盤卷好放在缸缽里發(fā)酵一定時間,以增強面條的綿軟柔性和抗拉力,然后把面條按“8”字型纏掛在面架上的兩根面杖上,收起來放再悶箱里一定時間后又取出,撒上豆(淀)粉,又進悶箱,再過一定的時間,拿出來,兩個人分拿著面杖,一個站在高凳上,一個在高凳下,把面條拉長、拉細,達到要求后,就把它掛起來晾曬干,最后包裝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