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糯米糍粑的基本介紹
糯米糍粑本是本地畬族同胞在節(jié)日時制作的一種糕點因而福安話也叫“畬包”。做時先將糯米淘凈,放在木制蒸籠中蒸煮,待熟后倒出置于洗凈的石臼中,用石錘輪番舂打,直至舂成面狀,分成小團即可。
營養(yǎng)價值
糯米糍粑主要成分是糯米加糖,糯米主要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淀粉等,營養(yǎng)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yǎng)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
歷史民俗
前些年,賽岐有一老人以挑賣糍粑為生,且叫賣聲極具特別,給本地人留下深刻印象,故而80后的福安人說起糍粑的起源只道是來自賽岐而不知源于畬寨。今天你在福安街頭偶爾也會看到一輛輛賣糍粑丸子的小三輪,那是改良后的糍粑的一種,加了豆粉和紅糖味道更好了。老輩人說糍粑味雖美可不能貪吃,晚上吃了會粘肚腸的。小時硬是不信,現(xiàn)在看來這種小吃不利消化倒是真的。
品嘗吃法
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燒粑粑,用青菜湯下粑粑片,叫煮粑粑,與臘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時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內(nèi),這樣可以儲藏2到3個月都不會壞,到插秧時候有粑粑吃。有些愛講究的土家人,還用蓼竹葉包成1對1對的,在粑粑內(nèi)放有芝麻和糖,吃起來又甜又香,俗名叫“蓼葉子粑粑”。特別好吃,還可以下面的時候丟兩塊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