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化青螄的基本介紹
開化青螄又稱清水螺螄,是浙江省開化縣傳統(tǒng)的漢族名吃。它和一般的螺螄不同,黑色細長的外殼,里面是灰綠色的鮮肉。長在錢江源源頭開化地區(qū)的溪水等活水中的螺螄,因為泥少干凈,被當?shù)厝朔Q為清水螺螄。
營養(yǎng)價值
開化青螄是我國傳統(tǒng)水產品因為其肉質鮮嫩可口、風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在我國素有盤中明珠之美譽。據分析,每百克螺肉內含有蛋白質13克,組成螺肉蛋白質的氨基酸中有谷氨酸、肌苷酸、半胱氨酸等多種增鮮物質,所以它的味道鮮美;螺肉脂肪含量較低僅0.7 克,它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B1、B2等,還含有多種無機鹽如鈣、鎂、磷、鐵、硒等。因此人們認為它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天然保健品。傳統(tǒng)醫(yī)學記載螺螄味甘、咸、無毒有清熱、利濕、退黃、消腫、養(yǎng)肝等作用因此螺螄具有美食藥膳雙重功能。
歷史民俗
據了解,在開化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嘗到青螄,菜市場里幾乎每天都有出售。冬天的時候,村民們會撐著木筏拿著專用的工具在河里打撈,也有的穿上防水服下到淺溪里尋找,這時青螄們也會躲藏起來,因此產量較少。一到夏天,在開化的小溪里,隨處都能看見一群群彎著腰在水中搜索的村民,大家拿著菜籃、水桶或是塑料袋,正專心地摸青螄呢!家住河邊的孩子們往往利用下河洗澡的機會也揀上一些回家,母親只要剪去青螄的屁股,沖洗干凈就可以下鍋,然后放些姜、蔥、蒜、紫蘇、辣椒等配料,加水、噴入少量的黃酒,5分鐘后一盤味鮮肉美的佳肴便出鍋了。
水溫,水質和周圍環(huán)境對青螄影響很大。一般情況下,青螄喜歡在河里的石頭,山巖下。陽光大的時候,就躲石頭下面,和山巖縫隙里。一到傍晚 就全部爬到石頭上。夏天,中午太陽最大時候,在小溪水淺的地方扔一把柳枝,傍晚回去,柳枝上全是青螄。除了開化以外,常山很多河里都有,芙蓉水庫上游的幾條支流都產青螄。
制作方法
原材料:
主料:開化青螄
輔料:紫蘇葉調料:蒜、姜、蔥、辣椒、料酒、白糖
烹飪步驟:
Step.1:心急可吃不了熱豆腐。青螄撿回家后,在加工前,準備工作必不可少。需要把它浸養(yǎng)在清水里一晝夜的時間,中間換水一兩次,這樣才能清洗干凈。告訴大家一個小秘訣,每次換水時滴上幾滴素油,那樣青螄就不會死,而且泥沙可以吐得很干凈。
Step.2:吐完泥沙后,就用鉗子把青螄尾軋去一小截。
Step.3:接著把青螄進行多次沖洗,直到看不見殼上的青苔、碎渣和泥沙,方可撈起放入瀝水的容器中備用。
Step.4:接下來就準備起火開炒,青螄炒得好吃與否,可口不可口,就看炒功。青螄烹飪方法以清炒為最佳。先將適量的油倒入鍋中,待熱油八成熟時,將切好的蒜末、蔥段、姜絲、辣椒塊下鍋,快速炒動一分鐘左右,然后把青螄倒入油鍋里,用鍋鏟不斷地來回翻炒,使整鍋青螄受熱均勻。
Step.5:在翻炒的同時,往鍋里均勻地倒些料酒和糖。之后加入紫蘇葉作佐料,紫蘇不僅起到除泥腥,還能中和青螄的性寒,使得油汁濃亮醇厚,口感郁香。
Step.6:待炒得螺肉變色,螺口上的蓋子脫離時,加入精鹽和少量清水,再加少許醬油。
Step.7:蓋上鍋蓋,用小火燜燒,待鍋湯燒沸了,打開鍋蓋加入少許味精,翻炒兩遍,撒上蔥花或胡椒粉就可以裝盤了。這樣炒出來的青螄,口感清爽入味,鮮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