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沒藥的基本介紹
沒藥(Commiphora myrrha Eng1.),又名末藥,為橄欖科植物地丁樹或哈地丁樹的干燥樹脂。主產(chǎn)于非洲索馬里、埃塞俄比亞以及印度等地。采集由樹皮裂縫處滲出的白色油膠樹脂,于空氣中變成紅棕色而堅硬的圓塊。打碎后,炒至焦黑色應用。
營養(yǎng)價值
1.降血脂作用 同屬植物穆庫爾沒藥(Com-miphora mukul)含油樹脂部分能降低飼氫化植物油所致雄兔高膽固醇血癥,并能防止動脈壁斑塊的形成,也能使家兔體重有所減輕。從該樹脂分離出2個固醇類,即反式和順式4,17(20)-孕甾-3,16-二酮,在離體和整體試驗證明有降血脂和分解脂肪作用,并可抑制肝勻漿膽固醇的合成。兩者還能明顯抑制ADP、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誘發(fā)的血小板抑制。
2.甲狀腺素樣作用 大鼠每日服順式4,17(20)-孕甾-3,16-二酮10mg/kg,可使其甲狀腺攝碘增加,甲狀腺過氧化物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肝臟和二頭肌耗氧量增加。
3.收斂作用 沒藥酊劑對黏膜有收斂作用,口腔、咽部潰瘍時可用于口腔洗劑中;也可用于胃腸無力時以興奮腸蠕動。
4. 抗炎、鎮(zhèn)痛與退熱作用 沒藥的多種同屬植物均被發(fā)現(xiàn)有抗炎等作用。
產(chǎn)品特點
天然沒藥:呈不規(guī)則顆粒性團塊,大小不一,大者直徑長達6cm以上。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近半透明部分呈棕黑色,被有黃色粉塵。質(zhì)堅脆,破碎面不整齊,無光澤;有特異香氣,味苦而微辛。
膠質(zhì)沒藥:成不規(guī)則塊狀,多黏結(jié)成大小不等的團塊。表面深棕色或黃棕色,不透明;質(zhì)堅實或疏松。味苦而有黏性。
以塊大、色紅棕、半透明、香氣濃而持久、雜質(zhì)少者為佳。
歷史民俗
國外主產(chǎn)于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及阿拉伯半島南部等地。沒藥樹分布熱帶非洲和亞洲西部。愛倫堡沒藥樹分布紅海兩側(cè)的海濱地區(qū),及阿拉伯半島從北緯22度向南至索馬里海濱一帶。藥材主產(chǎn)索馬里、埃塞俄比亞及阿拉伯半島南部。以索馬里所產(chǎn)者最佳。
索馬里沒藥的制作方法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間將樹刺傷,樹脂由傷口或裂縫口自然滲出(沒藥樹干的韌皮都有多數(shù)離生樹脂道,受傷后,附近的細胞逐漸破壞,形成大型溶生樹脂腔,內(nèi)含油膠樹脂)。初為淡黃白色液體,在空氣中漸變?yōu)榧t棕色硬塊。采后揀去雜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