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硯的基本介紹
寧陽龜山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泰安市有歷史記載最早的硯臺。南宋大書法、畫家梁楷曾賦詩道:“水英正堪喻此石,神品原是雕工奇。不雕不琢憐斯璞,朝夕研來自成池。”2006年被泰安市政府,列入市級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產(chǎn)品特點
據(jù)《九九硯譜》記載,龜山硯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泰安市有歷史記載最早的硯臺,原料就是龜血石。龜血石以軟硬適中、溫潤、細膩而聞名,做成的硯臺易于發(fā)墨,研出的墨汁晶瑩光亮,書寫流暢,不易損毫,字跡顏色經(jīng)久不變。龜血石經(jīng)十余道工序精心挑選后,采用手工雕刻的方式,制作成硯臺,造型精美,具有堅而不頑、柔中有剛、滑不拒筆、澀不滯墨等優(yōu)點。且上布黃金斑點,縱橫銀線,極為珍貴。又由于產(chǎn)地緊鄰曲阜,民間有“圣人府前不賣硯”之說,來夸耀本地龜山硯之好.
歷史民俗
很久以前,汶河水孕育了一只神龜,經(jīng)常在河中興風作浪,多次造成汶河岸決口,洪水泛濫成災,泱及兩岸百姓和牲畜,死傷無數(shù),汶河神幾次與神龜博斗,都被神龜打敗,玉皇大帝聞聽后,勃然大怒,立刻派碧霞元君前去降伏神龜。在神龜又一次興風作浪之時,碧霞元君施仙法挪昆侖山土石,擋住神龜去路,將其制服,神龜吐血而亡,其血化為龜血石,神龜化作海拔300多米的龜山,昆侖山土石化為現(xiàn)長約500多米的擋龜嶺。因與鶴山相對,龜血石被視為龜鶴之靈氣凝聚而成,有龜鶴延年之寓意。直到現(xiàn)在,當?shù)剡€延續(xù)著一個“走百病”的風俗,每年正月十六,男女老少要走出家門,先登高望遠,再攜“龜血石”回家,可驅(qū)邪扶正,清穢辟毒,保佑家人全年百病皆無,富貴平安一生。
制作方法
1、選石:由于龜山、鶴山特殊的地理構造,兩山之間西部石質(zhì)較硬,只適于加工茶具,只有東部石質(zhì)軟硬適中,才適于制作硯臺。選石方法主要有三種:敲擊、觸摸、呵氣。
2、切割:龜山硯料石大小、厚薄不一,多帶有人工開鑿痕跡。為了方便今后選坯加工,需對這些石材進行初步的切割整形。切割時,不能破壞石材原有的自然紋理和天然形態(tài)。切割厚度一般以3-5厘米為適宜,去掉石材的多余部分,形狀、寬度隨形就形。
3、選坯:選坯是加工龜山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先根據(jù)構思,從切割好的石片庫存中挑選毛坯。選中的坯石,其形狀、顏色深淺及表面的自然紋理要盡量與初步構思吻合。
4、設計:龜山硯的設計時要巧妙利用自然紋理, 比如縱橫銀線 、黃金斑點等,或因勢造型,或隨形就形。
5、雕刻:雕刻主要有錘法和刀法兩種。錘法配合刀法使用。根據(jù)力度大小劃分,主要有:砸、敲、磕。刀法主要有:立刀、側(cè)刀、平刀。
立刀,刀鋒直立,使線條兩面齊整,剛勁有力。
側(cè)刀,刀鋒要向線條一側(cè)傾斜,確保線條流暢。
平刀,刀鋒平直,主要用于鏟平石面的凸凹,使其相對平滑無痕。
力求做到刀具輕重、快慢、轉(zhuǎn)折流暢。用力要適當,用刀要準確,防止跑刀,破壞別的部位。
6、打蠟:為了保護硯臺的光澤和溫潤光滑,使成品硯臺美觀大方,初加工成的龜山硯要做養(yǎng)護處理,即先把硯臺烤熱,然后均勻涂抹特殊熬制的核桃油,或者特制石蠟,反復多日,直至完全滲入硯臺表層為止。
7、拋光:加熱后的硯臺冷卻后,用毛絨布多次擦拭,直到呈現(xiàn)出自然、溫潤的光澤。
8、硯銘:設計硯銘,要對其全面布局,反復推敲,精心設計,主要雕刻在硯底或硯的四側(cè),內(nèi)容可長可短、可詩可文,字體不一。
9、配匣:根據(jù)其雕刻的精美程度,由專業(yè)木工量身定做硯匣,以便饋贈時攜帶,以及使用和收藏中防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