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剪紙的基本介紹
遼寧建平剪紙,以蒙古族薩滿文化為主體、融合多民族剪紙藝術風格,取材廣泛,粗獷質樸而又精巧傳神,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營養(yǎng)價值
建平剪紙藝術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已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
1、研究價值。從建平剪紙中可以解讀到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文化符號,可以了解到龍鳳文化與豬龍文化的演變過程,可以了解蒙滿回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歷史過程。2、歷史價值,建平剪紙應時而做、應事而做,其特有的敘事性真實地反映了歷史上原生態(tài)的風俗、事件、傳說,有較高的歷史價值。3、娛樂價值,建平剪紙多流傳于民間,是老百姓的自娛自樂手段,現在在建平不發(fā)達的鄉(xiāng)鎮(zhèn),人們依然將剪紙作為一種娛樂形式。4、審美價值,建平剪紙屬民間美術范疇,造型上融合了紅山文化彩陶、玉器的質樸、粗獷、博大之氣,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5、五是收藏價值,剪紙作為一種藝術品是收藏愛好者的最佳選擇,有一定的保存價值。
產品特點
建平剪紙作品在藝術上運用了對立統(tǒng)一的手法,以白色基調為主,線與面巧妙地結合,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造型稚拙粗獷而不呆板,夸張變形而不失真。所剪事物粗獷中透清秀,拙樸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樸可愛。尤其動物剪紙,構思浪漫而不浮夸,造型嚴謹而不拘泥,動作情態(tài)若似活物躍然紙上。在五谷莊稼、生肖阿福、豬馬牛羊、生命樹、麼麼神等作品中,寄托了作者和人們的美好愿望,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巧用大塊和細線,善使鋸齒紋和月牙紋,有定規(guī)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獷而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樸而靈秀,生動又傳神的藝術效果。
歷史民俗
建平歷史悠久,歷史上曾是山戎、東胡、匈奴、鮮卑、烏桓、蒙古、契丹等少數民族雜居地區(qū),其中以蒙古諸部盤踞時間最久。清中葉以來,大批漢民出關來到遼西,帶來山東、山西、陜西等關內剪紙,在當地逐漸形成了與其他少數民族的剪紙藝術相融合有獨具特色的建平剪紙。
建平剪紙受歷史上多民族風俗的浸淫,獨特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了建平以蒙族薩滿文化為主體的、蒙漢文化相結合的造型粗獷、浪漫的剪紙藝術。作品在藝術上運用了對立統(tǒng)一的手法,以白色基調為主,線與面巧妙地結合,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造型稚拙粗獷而不呆板,夸張變形而不失真。所剪事物粗獷中透清秀,拙樸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樸可愛。尤其動物剪紙,構思浪漫而不浮夸,造型嚴謹而不拘泥,動作情態(tài)若似活物躍然紙上。在五谷莊稼、生肖阿福、豬馬牛羊、生命樹、麼麼神等作品中,寄托了作者和人們的美好愿望,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巧用大塊和細線,善使鋸齒紋和月牙紋,有定規(guī)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獷而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樸而靈秀,生動又傳神的藝術效果。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藝術所依托的農耕文化已經在逐漸消退。建平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發(fā)展先進文化的精神資源與民族根基,對剪紙藝術的搶救、保護、傳承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對建平剪紙采取了一些有效的保護措施,但仍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