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板栗的基本介紹
郯城板栗主要分布在沭河、沂河兩岸的郯城、高峰頭、紅花、馬頭、勝利、新村等10多個鄉(xiāng)鎮(zhèn)栽植。建國前全縣曾有2萬畝栗園,最高年產200萬斤。沭河沿岸在歷史上就形成了幾十華里的板栗村帶。其中東莊、壩子兩個自然村是集中產地,栗樹多,收益大,素有金東莊,銀壩子的美稱。
營養(yǎng)價值
栗子的維生素B1、B2含量豐富,維生素B2的含量至少是大米的4倍,每100克還含有24毫克維生素C,這是糧食所不能比擬的。人們恐怕很難想到,鮮板栗所含的維生素C比公認含維生素C豐富的西紅柿還要多,更是蘋果的十多倍!栗子所含的礦物質也很全面,有鉀、鎂、鐵、鋅、錳等,雖然達不到榛子、瓜子那么高的含量,但仍然比蘋果、梨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鉀突出,比號稱富含鉀的蘋果還高4倍。
產品特點
郯城板栗,分油栗、毛栗兩大類型。其中郯城大油栗為最好,籽粒大(每市斤40粒左右),色澤油光發(fā)亮,肉質松,味香甜,糯性大等特點。
歷史民俗
由于戰(zhàn)爭年代破壞和文化大革命中亂砍濫伐,板栗產量顯著下降。七十年代以前,尚存栗園8000畝,7萬株,板栗年產量一直徘徊在五、六十萬斤。三中全會后,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產量超過了百萬斤。
到2009年,由縣科委、林業(yè)部門配合鄉(xiāng)鎮(zhèn)、村建立了科研機構,大搞板栗矮化嫁接、密植、豐產及劣品種老栗樹換頭嫁接等試驗研究,取得了矮化密植,幼樹嫁接,三年結果,第四年畝產448斤的好成果。在全縣內,以點帶面,推動了板栗的大發(fā)展。1994年全縣板栗發(fā)展到4萬畝,新老栗樹定植300萬株。年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產量350萬斤。
郯城板栗的獲獎榮譽
1983年全國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建設成果展覽會上,郯城板栗參加展出,獲外經貿部榮譽證書。
品嘗吃法
板栗的吃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l)風干栗子:用網袋將板栗懸掛風干,每日吃15個生票子,吃時要細嚼慢咽。可治老年腎虧、腰腿酸軟。
(2)栗子粥:取栗子 10個和大米適量,共煮成粥,也可將栗子風干磨粉,粥成兌入,再加適量紅糖后食用。可補腎氣、強筋骨、治腰腿無力。
(3)糖水板栗:取于板栗30個,加水煮熟,再放適量紅糖后食用,可治病人體虛、四肢酸軟、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4)生食板栗:有止血的功效,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見出血癥。將生板栗去殼,搗爛如泥,涂于患處可以治跌打損傷、淤血腫痛等,中醫(yī)臨床證明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