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烏黃粄的基本介紹
尋烏黃粄,尋烏的一道以糯米、柴草、楊梅葉為原料制成的特色小吃,是用禾米做的粄,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香味。黃粄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吃法多種多樣,可切成小塊,灑上一些白糖吃;也可用蔥、姜、香菇、鹽等配料制成香氣撲鼻的醬料,把黃粄蘸著這醬料吃;另外,還可將黃粄炒著吃,或煮雞湯吃等等。
產(chǎn)品特點
用禾米做的粄,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香味。
歷史民俗
關(guān)于黃粄的起源,文獻尚無記載。但據(jù)最近至客屬贛閩入粵中轉(zhuǎn)站——福建的寧化、清流和汀西尋烏等地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這些地方制作黃粄的方式完全相同。據(jù)當(dāng)?shù)厝丝陬^傳述,有幾百年歷史。同時,從使用的器具如古舊的石臼,可證明制作黃粄的歷史不少于三四百年。石臼、木捶是制作黃粄的主要器具,碓臼普遍采用花崗巖雕鑿而成,臼壁厚10公分左右,經(jīng)久耐用,往往一個石臼可供幾代人使用。
制作方法
黃粄的制作方法頗有講究。首先要選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樹枝、干稻草等),把這些干柴草燒成灰,并在灰中加入一些楊梅葉子(調(diào)色用)和少許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黃粄吃后過冷),然后,把草木灰用干凈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時,將約占1/3的糯米和約占2/3的秈米淘凈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數(shù)小時,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漿。再將米漿倒在鍋中用文火煮,注意在煮米漿中要不斷攪拌,使水分蒸發(fā)而不致燒糊,從而制成柔軟又富有韌性粄團,將粄團取出放在銅盆中,再把粄團蒸熟,然后將蒸好的粄團放在臼中舂上十幾二十分鐘。這樣,黃燦燦、香嫩嫩的黃粄便制成了。黃粄的制作方法頗有講究。首先要選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樹枝、干稻草等),把這些干柴草燒成灰,并在灰中加入一些楊梅葉子(調(diào)色用)和少許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黃粄吃后過冷),然后,把草木灰用干凈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時,將約占1/3的糯米和約占2/3的秈米淘凈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數(shù)小時,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漿。再將米漿倒在鍋中用文火煮,注意在煮米漿中要不斷攪拌,使水分蒸發(fā)而不致燒糊,從而制成柔軟又富有韌性粄團,將粄團取出放在銅盆中,再把粄團蒸熟,然后將蒸好的粄團放在臼中舂上十幾二十分鐘。這樣,黃燦燦、香嫩嫩的黃粄便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