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湖銀魚的基本介紹
白龍湖銀魚,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白龍湖庫區(qū)特產。得益于白龍湖優(yōu)良的水質環(huán)境,白龍湖銀魚潔白無鱗,渾體通透,色澤如銀,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蛋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極富鈣質,在國內外久富盛名。為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營養(yǎng)價值
銀魚營養(yǎng)豐富,是老少皆宜的高蛋白、低脂富含各種微量元素的水產食品,被廣大消費者譽為“水中人參”。此外,銀魚還有藥用價值,有利尿、潤肺、止咳等功效,是特種水產品經濟魚類中的保健佳品。
產品特點
(1)冷凍銀魚:顏色潔白,個體飽滿,肉質細嫩。
(2)銀魚干:呈半透明銀白色,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歷史民俗
白龍湖銀魚的聲名遠播,自然離不開白龍湖庫區(qū)得天獨厚的地理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白龍湖地處龍門山與摩天嶺兩大山脈交會處的低山峽谷地區(qū),屬嘉陵江水系上游白龍江支流,上游為九寨溝風景區(qū),是著名的“西南第一湖”,也是中國四大銀魚盛產湖之一。青川縣白龍湖水域面積達68000畝,境內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常年平均氣溫13.7℃,平均水溫15.2℃,流域范圍無城市污染,水體年交換系數(shù)3.71,融氧量高,有機餌料豐富,水質常年保證為國家二類水質,自然條件十分適宜銀魚生長。
白龍湖是一個人工淡水湖泊,跨四川廣元市、甘肅文縣和陜西寧強縣,主要湖區(qū)位于廣元市青川縣和市中區(qū)境內。從1997年開始,青川縣引進太湖銀魚卵,在白龍湖人工放養(yǎng)獲得成功。1996年秋,九三學社江蘇省委選擇了幫扶青川。當年,寶珠寺水電站正好下閘蓄水發(fā)電,在縣境東部形成了70平方公里水面、庫容量26.7億立方米、平均水深54.5米的西南第一湖——白龍湖。同年9月,九三學社江蘇省委的領導深入青川考察后,決定從水產養(yǎng)殖突破,引進太湖銀魚,幫助庫區(qū)移民致富。11月12日,南京銀魚移植馴化中心主任張開翔等一行3人來到青川縣,著手合作開發(fā)白龍湖移植馴化銀魚事宜。隨后,南京銀魚移植馴化中心與青川縣移民開發(fā)公司簽訂了白龍湖移植馴化大銀魚和短吻銀魚的合作開發(fā)合同書。1997年,開始投放尾短吻銀魚繁殖。2000年,人工增殖7000萬粒銀魚卵。1999年開始,白龍湖銀魚就出口到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市場。到2010年,每年庫區(qū)銀魚銷售400多噸,產值2400多萬元。
白龍湖銀魚的品嘗吃法
銀魚的食用方法很多,煎炒熘炸,蒸煮燴燉皆可,最具特色莫過于炸炒煎和做湯羹。
干炸銀魚,色澤金黃,食之又松、又脆、又肥、又香。銀魚經調味腌漬,衷上蛋液,醺勻面包糠,入四五成熱油鍋中炸熟,具有外層酥脆集香,內層松軟鮮嫩,別有風味。
炒食銀魚,肥香鮮嫩,佐以它料,變化多端風味各具。如“銀魚炒蛋”,菜色黃白相當,鮮嫩味美,其滋味細嫩如蝦米。
蒸食銀魚,魚肉清香,鮮嫩油潤,肥而不膩。如用蝦仁、肥膘肉泥同蒸,其形似燕窩,是一款上乘的高檔菜肴。
用不同的配料制成“銀魚湯”,色味俱佳,鮮美可口。如可以配雞絲、肉絲、草菇、雞蛋等,分別制成“雞絲銀魚湯”、“肉絲銀魚湯”、“草菇銀魚湯”、“金絲銀線湯”等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