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菠蘿蜜的基本介紹
菠蘿蜜,學名大樹菠蘿,也有寫作波羅蜜的。是一種桑科喬木。原產于熱帶亞洲,在熱帶潮濕地區(qū)廣泛栽培。中國海南、湛江等地產量較多。樹高15至20米。葉大而硬,綠色有光澤。有雄花雌花之分,分別生在不同的花序上。雄花序生在小枝的末端,棒狀,長數(shù)厘米,密密地生著許多很小的花朵(花僅1毫米左右),雌花序生在樹干上或粗枝上,橢圓形,也密生著很多雌花。菠蘿蜜的果實是聚花果,也叫多花果。這種果是由很多花結成的果聚集在一起而成的。
營養(yǎng)價值
菠蘿蜜又稱木菠蘿、樹菠蘿,它的果實是長在樹干上的,非常高產,單果重量可達80公斤,大得驚人,其香氣之濃烈也堪稱世界之最,因此有“熱帶果王”美稱。菠蘿蜜通常可以分為干漿果(干苞)和多漿果(濕苞)兩種。前者果肉厚,果汁少,香甜爽脆;后者果肉濕軟,果汁多,味道特別蜜甜。
菠蘿蜜的
產品特點
菠蘿蜜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水果,一般重達5~20kg,最重超過50kg,加之果實肥厚柔軟,清甜可口,香味濃郁,故被譽為“熱帶水果皇后”。形態(tài)特征:常綠喬木,高達20米。有乳狀汁液,樹干基部有板狀根。單葉,互生,革質,倒卵形,全緣?;▎涡?,雌雄同株,花瓣缺,雄花序頂生或腋生,圓柱形,下垂,雌花序生于樹干或主枝上。聚花果由多數(shù)瘦果組成,橢圓狀卵形,熟時黃綠色?;ㄆ?~8月。果期6~11月。
歷史民俗
關于菠蘿蜜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明代詩人王佐曾在他的《菠蘿蜜》一詩中提及菠蘿蜜樹源自海外。清代廣東學者屈大均考證認為,菠蘿蜜于一千多年前來自印度。
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9世紀)載“阿薩”;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12世紀)有“菠蘿蜜大如冬瓜,削其皮食之,味極甘”。
如果說椰子是水果里最大的種子,那菠蘿蜜該是最大的果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