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侯虎的基本介紹
黎侯虎是發(fā)祥于山西省黎城縣的漢族傳統(tǒng)手工藝品,因黎城古稱黎侯國而得名,是黎城縣漢族民間手工技藝的一朵奇葩。黎侯虎起源于商周時期以虎為圖騰的漢族民俗,后經(jīng)過3000年歷史演變,逐步完善定型于今天集故事、草編、刺繡、剪紙、書畫于一身的獨特造型。黎侯虎在民間有賜福、鎮(zhèn)宅、生財?shù)任幕瘍?nèi)涵,被譽為中國第一虎。
產(chǎn)品特點
黎侯虎肢體造型粗、短、胖,表現(xiàn)了敦厚、健壯的形態(tài);四足微微外撇,呈扎地生根狀;頭微昂,從態(tài)勢上塑造了虎虎生威的精神勁和孩子般的天真可愛味道;黎侯虎無尖角、硬刺,突出了團塊美,符合民間玩具共有的造型法則,顯現(xiàn)出一種簡約美和質樸美。
虎體前后兩朵略帶旋風狀花紋,表示了動物皮毛生成的規(guī)律;在色彩上,外表用黃色棉布作底色,奠定了老虎的基本色調(diào),腹頷配以紅布,增添了吉祥與喜慶之感,尤其是虎蹄足端處飾以篆書體“心”字象征性標識的形紋。黎侯虎講究雌雄配對,雌雄的區(qū)別在于虎脊的紋飾。由整塊布料剪成一陰一陽、陰陽相合的波紋狀,分別貼于雌雄兩虎背上,從而區(qū)分其雄雌性別,表達了漢族民間傳統(tǒng)的陰陽結合生生不息的生殖繁育觀念。
黎侯虎鼻子、眉、眼,要一點點剪出來。黃色和紅色代表吉利。下面的腳爪子,也帶藝術,脊梁這個貼花不同,代表著公母。背部的貼花,是個旋風。鼻子好像樹葉一樣,眼睛明亮,由紅、白、黑三種顏色迭加而成,它是五官中最現(xiàn)眼、最中央的部位。
歷史民俗
在史料中,唯一對古黎國有記載的就是關于西伯戡黎的故事,說的是周文王在伐商以前攻打黎國,并滅掉黎國的戰(zhàn)士,歷史記載只有短短的一行字,但是漢族民間卻留下了一段傳說。傳說這之后,周文王和某士相繼去世,繼位的周武王了解到這件事違反了天意,就把逃到鄰國的黎侯國軍請了回來,把寶物玉石虎還給了他,并幫助他建立了新的黎侯國,一年后,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后來人們紛紛用各種原料制作老虎,并取名為“黎侯虎”。
制作方法
黎侯虎制作工藝主要分六個步驟:
選擇代表喜慶、吉祥的紅黃兩種顏色的布料;
將虎身的兩大塊布料和虎身花紋裁剪備用,剪的時候要精剪細裁,不能有絲毫的差錯,代表了一種虎威;
將虎身兩大塊布位縫得嚴嚴實實,有了那種虎虎生威的精神勁;
再往虎身內(nèi)填充木屑使之成形,填的時候要搗實,使虎有了性格,有了一種王者氣度;
將黎侯虎的眼、眉、耳等部位繡制好,尤其是用藍緞縫制眉目,代表著虎的怒點?;Ⅲw紋飾是旋風圖案,有“三、六、九”之分,取平平安安、順順當當之意;
最后將事先裁剪好的花紋粘貼虎身,再將事先繡制好的眼、眉、耳等縫制在相關部位,就完成了一件布藝黎侯虎。
黎侯虎的獲獎榮譽
1998年農(nóng)歷虎年,黎侯虎被郵電部定為生肖郵票圖案,使黎侯虎一下子名聞全國。黎侯虎名揚海內(nèi)外,它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價值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2008年7月,黎侯虎被正式確定為北京奧運會民間工藝參展品,奧運會期間將在北京地壇公園向中外朋友進行為期15天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