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剪紙的基本介紹
剪紙,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墻花、頂棚花、燈花等。
產品特點
剪紙那質樸、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與寓意等許多方面。
平遙民間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地區(qū)粗獷、雄壯、簡練、純樸的特點。
歷史民俗
平遙的剪紙鼎盛于清代到民國,常見的有窗花、頂棚花、燈籠花等等,圖案種類有“麒麟送子”、“蟾蜍吹笙笙”、“喜鵲登梅”、“榴開百子”、“五毒協和”、“四合如意”。男婚女嫁圖案多為“吉祥如意”、“百年好合”、“喜氣臨門”、“蓮開并蒂花”等等,花樣繁多,剪刻精細。
平遙剪紙圖案,大則喜氣盈盈,小則小巧玲瓏,精湛無比。而那些剪紙的線條,起伏延續(xù),跌宕飛騰,撲朔迷離,把人們帶進了藝術的樂園中?;铎`活現的人物、花卉、魚蟲、飛禽走獸,給人們以心靈的震撼,感情的激勵,知識的陶冶。
古老的黃河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三晉人民的創(chuàng)作熱情。三晉人民每逢過年過節(jié),喜慶嫁娶,喬遷祝壽都要用吉祥剪紙裝飾于門窗、燈籠、嫁妝及禮品上,以增加喜慶的浪漫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