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炒粉的基本介紹
醴陵炒粉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小吃,屬于湘菜系醴陵菜。作為醴陵最負盛名的菜品,極似電影《食神》中的蛋炒飯,食材簡單,做法也不復雜,但味道全系于掌勺人對火候的精準把握,是油與火的藝術。醴陵炒粉既是醴陵廚藝人高超的烹飪技術的代表,也是醴陵人巧手辦事、化平淡為神奇的精明特質的體現(xiàn)。醴陵炒粉是街邊早餐和夜宵的絕對主角,醴陵炒粉的獨特味道更是醴陵游子無法在他鄉(xiāng)嘗到的家鄉(xiāng)的味道,足令他們魂牽夢繞。
產(chǎn)品特點
米線色澤金黃、柔韌可口,豆芽菜晶瑩剔透、清爽中夾著一絲甘甜,雞蛋焦黃醇香,可謂色、香、味俱佳。
歷史民俗
醴陵為江南稻米產(chǎn)區(qū),除作為主食的米飯外,還將大米加壓加溫制成 “ 人參米 ” ,也將米飯曬干后在滾燙的砂子中炒成 “ 凍米 ” (又稱炒米)作點心食用,其中最為美妙的還是制成米粉作早點食用。
制作方法
醴陵炒粉完全是炒菜的架勢,一次就只能炒一盤,幾個顧客同時來,每份還得單獨分開來炒。炒粉的時候需大火,先將鍋中的油燒得吱吱爆響。傳統(tǒng)的步驟是先煎一個雞蛋,煎到雞蛋兩面剛剛凝固就輕輕拔到鍋底一側,馬上放入豆芽菜。豆芽菜下鍋也要聽得到清脆的爆油聲音,這才是適宜。倘若悄無聲息,說明鍋中溫度太低,豆
芽菜不容易炒熟,時間一長,就要出水,以后的工作幾乎無法完成。等豆芽菜炒到五成熟的時候,將泡好的米線放到豆芽菜旁邊,依次撒上干辣椒粉、豆油、鹽和味精、蔥花,動鏟翻炒到豆油將整個米線染成深棕色,再將鐵鍋在火口上顛簸幾下,讓粉和豆芽菜、雞蛋混合,這炒粉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