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臘梅的基本介紹
靜觀鎮(zhèn)擁有500多年臘梅栽培歷史,栽植臘梅面積2萬余畝,是我國臘梅栽培面積最大、品種資源最豐富、花徑最大、花香最濃、花色最艷、花朵最密的臘梅栽培區(qū)。
重慶市北碚區(qū)靜觀鎮(zhèn)位于觀音背斜和龍王背斜之間,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因境內有一古廟“靜觀寺”而得名,“靜觀”二字取自“萬物靜觀皆自得”。靜觀場始建于清乾隆17年(即公元1753年),至今有近250年歷史。全鎮(zhèn)幅員面積72.5平方公里,轄15個村,297個合作社,二個居委會;全鎮(zhèn)總戶數 19216戶,其中農戶16392戶,總人口53839人,其中農業(yè)人口 49313人。靜觀自然條件優(yōu)越,交通便利,距重慶市中區(qū)70公里,北碚城區(qū)25公里,重慶江北機場32公里,距重慶旅游勝地金刀峽18公里,是旅游金刀峽的必經之路。2003年被重慶市確定為“百強鎮(zhèn)”、“商貿鎮(zhèn)”和45個中心城鎮(zhèn)之一。靜觀素有“花卉之歲’的美稱,種花已有52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花木盆景藝術五大流派之—一川派中川東花卉藝術的發(fā)祥地。
自2009年以來,總投資5億元的“臘梅文化航母”——中國靜觀臘梅博覽園開始建設。截至2011年 ,已累計投資7020萬元,完成2萬畝臘梅基地建設,栽植臘梅54.4萬株;建成50畝臘梅資源圃,收集素心臘梅、巫溪野生臘梅、美國夏臘梅等世界各地臘梅品種37個;并開發(fā)出臘梅鮮切花、臘梅盆景、臘梅茶、臘梅面、臘梅酒等系列產品。
地域范圍
靜觀蠟梅農產品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位于北緯29°57′07″~30°3′53″,東經106°26′17″~106°56′ 53″,于華鎣山觀音背斜和龍王背斜之間,地處位于四川盆地東部,三峽工程庫尾區(qū)的重慶市北碚區(qū)東部中心地帶,涉及靜觀、天府、柳陰、水土、復興、三圣和金刀峽等七個鎮(zhèn),地域范圍內蠟梅花總生產面積6650公頃,年產量鮮切花5985萬束。
產品特點
臘梅是梅花中的上乘佳品,梅花是花卉中的佼佼之子,有著花中王子的傲骨風范;臘梅花濃郁芳香,可提取香油,亦可食用?!毒然谋静荨丰t(yī)書中記載臘梅花“味甘、味苦、采花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食”。現代醫(yī)學研究臘梅花含有揮發(fā)油,內含龍腦,芳樟醇等,具有解暑生津、開胃散郁、解毒生肌、順氣止咳等功效,主治暑熱。
獲獎榮譽
2000年7月,北碚靜觀鎮(zhèn)被國家林業(yè)局和中國花卉協會評為全國首批“中國花木之鄉(xiāng)”,成為中國三大“中國花木之鄉(xiāng)”之一;2011年4月,靜觀臘梅順利通過了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品質鑒評,有力推動了靜觀臘梅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工作的開展;2011年11月,在第七屆中國花卉產業(yè)論壇上,北碚區(qū)靜觀鎮(zhèn)被評為“中國臘梅之鄉(xiāng)”,成為全國唯一獲“中國臘梅之鄉(xiāng)”稱號的鄉(xiāng)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