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鍋盔的基本介紹
在玉門,有一種饃饃,名字叫做花鍋盔,它做起來很講究,用的基本材料有面粉、清油、雞蛋、牛奶,加入香豆粉、花椒等等,而后在面盆大小的生面上用針描畫。
產(chǎn)品特點
描畫圖案的內(nèi)容大多是"嫦娥奔月"、"松竹梅蘭"、"仙桃果"之類。面餅上除嫦娥外不畫其他人物。這種約兩寸厚的生面餅做好后,便放入燒鍋中用麥草點火燒烙,因為鍋子很小,每次只燒一個,往往一戶人家要燒半個月。為了做成各種味道的花鍋盔,加入南瓜(窩葫蘆)、紅曲、黃曲、姜黃(均為調味食色粉)、棗泥等,做成別具風味的鍋盔在中秋節(jié)和春節(jié)大家都會做各種各樣味道的花鍋盔,因為它代表著團員,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
歷史民俗
傳說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朝廷為他倆在奉天縣城北的山梁上修建合葬陵墓。當時,建筑陵莫的工程非常浩大,一下子聚集了約兩三萬能工巧匠和民工。為了施工安全,監(jiān)工大臣請朝廷用薄鐵特制了一種鐵盔帽,發(fā)給民工們戴在頭頂。由于工程要求緊迫,民工越來越多,吃飯成了問題。無奈,監(jiān)工大臣就直接把面粉發(fā)給民工,讓他們用頭盔烙饃。這樣,就解決了吃飯難的問題。當工程進展到中期時,武則天帶著文武百官到工地察看。當時正逢吃午飯的時候,工地上飄來香噴噴的饃味。大臣拿過一片烙饃,嘗了嘗,覺得挺香。他就挑了一片火色均勻的拿給女皇武則天嘗。武則天嘗了一口,十分好吃。她把剩下的幾塊分給大臣和家眷們品嘗,都贊不絕口。
其后,鍋盔饃的做法傳到農(nóng)家,經(jīng)過改進,成了今天用平底鍋烙的鍋盔。
制作方法
玉門的花鍋盔做起來很講究,用上好的面粉、清油、雞蛋、牛奶,加入香豆粉、花椒等等,而后在面盆大小的生面上用針描畫。生面餅做好后,便放入燒鍋中用麥草點火燒烙,因為鍋子很小,每次只燒一個,往往一戶人家要燒半個月。為了做成各種味道的花鍋盔,加入南瓜、紅曲、黃曲、姜黃、棗泥等,做成別具風味的鍋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