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貢柑的基本介紹
相傳當年武則天派遣大臣前往新州禮拜六祖,當?shù)剜l(xiāng)親以柑相贈,大臣回京后獻給皇帝品嘗。武則天嘗后贊譽有加,遂令新興縣每年進貢,貢柑之名由此而來。因是皇帝極其喜愛之水果,新興貢柑又稱皇帝柑。
據(jù)考證,貢柑最早起源于廣東省四會市貞山,是農家優(yōu)稀品種。種植歷史悠久,相傳早在唐代,四會、德慶境內已有貢柑種植。北宋年間(公元960 -1127年)由于其品質優(yōu)異而被朝廷列為供皇帝御用的貢品,因而得名“貢柑”。
新興貢柑的特點是皮薄肉脆,色清淡,無渣少核,入口清甜爽滑,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名“貢柑”。貢柑果形美觀,皮色橙黃至橙紅,皮薄多汁,果肉脆嫩,爽口化渣,清甜低酸,風味獨特,廣受消費者歡迎。
過去,新興原產(chǎn)地的貢柑產(chǎn)量并不大。為推廣新興貢柑種植,上世紀60年代,廣東省農業(yè)科研單位與新興縣天堂柑桔場選出三個優(yōu)良品系,逐步擴大試種面積。20世紀80年代中期,新興全縣種植面積已達1500畝,總產(chǎn)1600噸。到2000年,全縣種植貢柑面積3000畝,高峰期總產(chǎn)2250噸。產(chǎn)品廣受好評,供不應求,躋身新興 縣近年發(fā)展迅速的水果優(yōu)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