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黃小米的基本介紹
沁州黃,又稱“吳閣老”、沁州黃小米,這是因為清朝康熙年間在朝做官的大學士吳琠首先發(fā)現(xiàn),而得此雅號。
在晉東南一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話:“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換沁州黃?!睍x東南地區(qū)的沁縣古為沁州,“沁州黃”是這里出產的一種小米,顆粒小,金黃色,被當?shù)厝朔Q為“金珠子”。它是谷子家族中最特殊的品種,用真正的金珠子都不肯換,可見其珍貴了。
營養(yǎng)價值
小米本來就有滋補功效,在北方婦女生孩子以后要喝小米稀飯窩雞蛋,可以滋補產后的虛弱。沁縣地處太行山深處,由于特殊的地理、氣候,特別適宜于谷子的生長發(fā)育,因此“沁州黃”才谷香味濃,植物脂肪、可溶性糖類、粗纖維、蛋白質含量均優(yōu)于普通小米、大米等。常食此米可治療脾胃虛弱、反胃嘔吐、腹瀉等,還具有養(yǎng)陰、壯陽、清熱、利尿、等功能,對高血壓、皮膚病、炎癥均有一定的預防和抑制作用。有腎病者直常食,脾胃虛者宜久食。
沁州黃營養(yǎng)優(yōu)勢
1、含有豐富的脂肪,為大米7.8倍,且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
2、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為大米的4.8倍。
3、膳食纖維含量豐富,為大米的4倍。
4、含鉀高含鈉低,鉀鈉比大米為9:1,而小米為66:1,經常吃些小米,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5、含鐵量高,為大米的4.8倍;含磷也豐富,為大米的2.3倍。這就是小米能補血、健腦的原因。
產品特點
沁州黃不僅形體金黃 ,味道香美,而且營養(yǎng)豐富 ,經過有關部門鑒定,它所含的脂肪量、蛋白質、可溶性糖類的含量,都高于普通小米。它與山東金鄉(xiāng)縣的馬坡金谷小米、章丘縣的龍山小米,河北蔚縣的桃花米并稱為我國“四大名米”。
歷史民俗
相傳300 年前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連廟里的和尚,老百姓也無暇施供了。在沁州檀山上的古廟里(今山西省長治市沁縣次村鄉(xiāng)檀山村),住有一個和尚和他的幾個徒弟,都是受苦人出身,為了產糧度日,就把附近貧瘠的山坡地開墾出來,種上“糙谷”。不料,經過幾年馴化,所種糙谷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變得米色蠟黃,顆粒圓潤,晶瑩明亮,吃來軟綿噴香。不同尋常的是,用這種米熬稀粥,鍋邊不掛米粒,悶飯、蒸飯不就菜也越嚼越香,遂取名“爬山糙”。在朝做官的吳閣老,聽說家鄉(xiāng)出了“爬山糙”,就想親口品嘗,證實一下。他到檀山廟里品嘗之后,果見名不虛傳,就把“爬山糙”的名稱改為“沁州黃”,并帶回皇宮進貢給康熙皇帝,康熙很愛吃。慈禧太后也喜吃用“沁州黃”熬出的八寶粥。從此,“沁州黃”聲名大振,幾乎年年成為貢品,供給朝廷享用。